年表
《梦忆马家窑》入选第四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远古的回音》入选首届“全国教师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一堂荷气》、《古韵青花》参加上海世博会美术创作展。中国画走向世界。当代优秀画家作品展,作品被上海世博会美术创作展分展馆收藏。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梦回马家窑》、《青花古韵》、《知鱼》参加马来西亚第六届世界艺术博览会,中国馆特展。作品《知鱼》被组委会收藏。
《梦萦马家窑》参加2012“水仙杯”首届全国书画名人邀请展,荣获一等奖。河南省文化厅主办。
《故园情》参加第三届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获一等奖。
《大河遗珍》参加中国当代花乌画邀请展获创作奖,中国国家画院展出。
《大河遗梦》参加陕西省文物系统“西安碑林杯”书画大赛获一等奖,陕西省文物局主办。
《老家》参加“中原书画大赛”荣获三等奖,河南省文联、河南省美协主办。
《晴窗》参加“晋陕蒙六市书画联展”荣获特等奖,榆林市主办。
《远古的呼唤》参加“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名人名家书画邀请大展”获金奖,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主办。
《古韵老家》参加“第四届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大展”获铜奖,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主办。
《大河寻梦》参加“纪念澳门回归八周年长安画派澳粤邀请展”获二等奖,澳门宋庆龄基金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老屋》参加西安“浐灞杯”全国书画摄影大赛获三等奖,省美协、省书协、省摄影家协会主办。
艺术风格
“陶瓷画艺”王萧东 传统美藏在心窝里
王萧东,1966年生,安徽省肖县人,号砚田耕夫,方觉堂主人,自幼随父亲王荫甫先生学习陶瓷的刻花艺术,颇得真传。王老先生将自己毕生的艺术经验传授给王萧东,使得他对传统艺术的继承比其他人都亘古一些。由于王萧东自幼勤奋好学,见多识广,将许多现代绘画因素融会贯通,其作品以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与现代绘画艺术完美的结合,将气势磅礴的陶瓷艺术品呈现在传统的宣纸上,此景亦真亦幻。
“画”出来的金点子
驱车前往耀州窑是在一个午后,慵懒的太阳努力放光,随着视线的缓缓逼近,越发地感觉到外界的喧嚣似乎一点不会影响到耀州窑博物馆的万籁俱寂,与笔者而言这里近乎是陶瓷艺术家的“世外桃源”。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王萧东对于自己的艺术作品不再满意,总是在琢磨如何突显个性,而又有很多前车之鉴的鲜活先例,不少艺术家在寻找个性的时候,却弄巧成拙。矛盾的王萧东并没有因为过不了心里的坎而放弃创作,取而代之的是比以前更加的勤奋,努力创作与研究,为了彰显自我艺术的难题而苦思冥想。
在200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看着工博物馆里沉睡已久的陶瓷艺术品,似乎看出了点端倪,萌生了开始陶瓷画艺的意念,可是如何将想法与现实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是摆在王萧东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萧东都是在兴奋与失落中渡过,毕竟将陶瓷艺术品搬上宣纸的舞台上目前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自己的陶瓷画艺之梦得以实现,王萧东开始走访了全国各地有名的陶瓷博物馆,在实地考察的同时又重新翻开历史,研究着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与陶瓷艺术的密切关系,无数次被陶瓷艺术品的气势磅礴所震撼着,用他的话来说,“深切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皇天不负有心人,千姿百态的陶瓷艺术品、横跨各时代颇具代表性的艺术品都被他尽收眼底,颜色、花饰、纹理这些专业的知识让他的脑海中对陶瓷画艺有了一个最初的概念。这对他后面的创作有着不可磨灭的重大意义。
一幅又一幅的“金”点之作,王萧东正是有了这些点点滴滴的磨练不断的积累经验,无论是不是自我艺术的阐述,但是不可否认,王萧东没有放弃任何一个练习的机会。
“ 陶瓷画艺”诠释艺术人生
在耀州这块土地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当数耀州瓷,王萧东用自己手中的笔在宣纸上,而以改过去的陶胚上。且不说陶瓷形状千奇百怪,就光是式样、颜色都有着很大的学问。用他的话来形容,这是一个相当枯燥乏味的过程。
王萧东先生作品《青花清华》
王萧东的创作借鉴耀瓷艺术的刻花素材,用自己的笔在宣纸上继续表现着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他继承骨法用笔努力实现写实和气韵的完美结合,给人以美感。“骨法用笔”是指通过有骨力的线条,既表现出绘画对象的富有动态、生气、骨力的形状,又反映画家主观的气质和情思的一种基本技巧。绘画与陶瓷美术在画具上虽有差异,但用线的艺术勾勒表现对象基本相近。耀州窑青瓷的装饰纹样,以犀利、洗练的线条刻画植物、人物、动物构图那层层的涟漪,飘逸的苇草,迎风摇曳的莲花;那争艳怒放的牡丹、菊花,天真嬉戏的婴童,以及鸳鸯戏水、狮子闹绣球、鱼鸭莲池、凤衔牡丹等,无不凝结着线条的艺术魅力。
王萧东则在继承瓷器刻画艺术的基础上,恢复了陶瓷美术在宣纸上的魅力,使得自己的画作古朴典雅,很耐人寻味,令人暇思无限。“气韵”存在于一切艺术的创造之中。它的内涵完全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绘画艺术是用典型的艺术形象去表达思想感情,王萧东借鉴陶瓷艺术所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美的事物和情感,使自己的国画艺术作品同样存在着“气韵”。
王萧东的另一特色则是坚持传统画法努力实现真实题林与审美情趣的完美统一。他现在所画的仙鹤博古、松鹤延年、长命富贵、犀牛望月、吉庆有余、莲生贵子、凤凰牡丹等题材,都是传统绘画中常表现的画题,但他却加入了许多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取向,使自己的作品既不失生活的情趣,又融入自己的思想意境,如此的作品更具现代性。
每一幅作品中的花卉、鱼草、飞禽、走兽、婴戏等,都带着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信的浪漫色彩。鱼儿跳跃追逐,蛟龙双双戏珠,犀牛幽静望月,鸳鸯情意切切的装饰图案,把人们引向那神话般的境界,因此,萧东的作品不仅是具象美和抽象美的体现,也是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达到了真实题材与审美情趣的完美统一。
怀揣陶瓷梦,弘扬传统美
现如今作为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铜川分院副院长,铜川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耀州窑博物馆专业画家的王萧东,正在努力地将传统和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正努力地创作具有自己特色和耀瓷新绘画特色的作品。
中国画是抽象美和具象美相结合的艺术,而抽象美占据主导地位。萧东先生的作品就体现了这一特色,但他的作品中具象美占主导地位。具象美,指艺术作品中摹拟了一些客观生活现象的艺术形象,其中没有抽象美的因素。抽象美是非摹拟性的,它根本不去摹拟客观现实的形象,完全是人为臆造出来的“符号”。萧东先生继承了耀瓷绘画中纹样主要是对自然形态的摹拟描绘,富丽的牡丹,孤傲的菊花、梅花,高雅纯洁的荷花,满面稚气的婴童,无不是“师造化”的结晶和具象美的体现。以及作者本人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执著,因而能客观、生动地描绘出自己周围最熟悉的事物,并且创造性的付予这些客观事物以具象美。
虽说他的作品内容是对自然和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客观摹拟,然而它又不是纯粹主义的艺术再现。倘若仔细品鉴《青花清华》,就会发觉,乍一看似乎不知所云,待细细品鉴之后就会发现作者的匠心独运,每一个陶瓷在形态各异的同时又平添了几分柔美的线条感,在创作中打破了传统的构图用色,以大气的画风、深厚的文化底蕴,营造出独有的绘画艺术空间,展现了纯东方的审美情趣,让人浮想联翩。
王萧东的作品清新舒朗,能在花鸟画举步艰难的寂寞寻觅时期,又回到生活的底层挖掘生活中的瓷文化遗存,使旧有文化与时代审美有益结合,反映了萧东先生对艺术创新的试探性思维。虽然作品在厚重和兴奋点方面还显得单薄和平齐,但作品中流露出的灵气和个性以及追古求新的精神趋向,还是值得我们注视和借鉴。
整个过程笔者都能感受到王萧东对艺术的热爱,每每提到陶瓷艺术,王萧东炯炯有神的双眸中都有最真情的流露,那是天然无需修饰的,如果硬要问王萧东对研究陶瓷画艺会有一个怎样的期限,用他的话来解释“我会用一辈子来诠释陶瓷画艺”。
获奖

《梦忆马家窑》入选第四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远古的回音》入选首届“全国教师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一堂荷气》、《古韵青花》参加上海世博会美术创作展。中国画走向世界。当代优秀画家作品展,作品被上海世博会美术创作展分展馆收藏。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梦回马家窑》、《青花古韵》、《知鱼》参加马来西亚第六届世界艺术博览会,中国馆特展。作品《知鱼》被组委会收藏。
《梦萦马家窑》参加2012“水仙杯”首届全国书画名人邀请展,荣获一等奖。河南省文化厅主办。
《故园情》参加第三届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获一等奖。
《大河遗珍》参加中国当代花乌画邀请展获创作奖,中国国家画院展出。
《大河遗梦》参加陕西省文物系统“西安碑林杯”书画大赛获一等奖,陕西省文物局主办。
《老家》参加“中原书画大赛”荣获三等奖,河南省文联、河南省美协主办。
《晴窗》参加“晋陕蒙六市书画联展”荣获特等奖,榆林市主办。
《远古的呼唤》参加“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名人名家书画邀请大展”获金奖,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主办。
《古韵老家》参加“第四届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大展”获铜奖,加拿大中华文化研究院主办。
《大河寻梦》参加“纪念澳门回归八周年长安画派澳粤邀请展”获二等奖,澳门宋庆龄基金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
《老屋》参加西安“浐灞杯”全国书画摄影大赛获三等奖,省美协、省书协、省摄影家协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