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山堂-传承中华艺术之美
总访问人数:
分享到:
艺山堂,以传承中华艺术之美为己任。
合作单位∶台北故宫 省博物馆 全国重点寺庙佛具供应单位

简介

中国高端整体书房领导者。旨在打造现代精致文化生活,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追求。吃货有厨房,斯文看书房。新时代要有能代表中国特色的产品,仅仅具备精致外表的产品.... [详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产业动态>正文

紫铜工艺与宣德炉的收藏

来源: 艺山堂    

紫铜古时又称红铜,以紫铜为原料制作的工艺品其特点是:色泽柔和、光洁,质地细腻、致密、手感润滑。紫铜工艺品耐腐蚀,其表面易于形成致密的包浆,时间愈久,包浆愈浓厚,色泽愈炫丽。光泽如女子肌肤润滑细腻。

紫铜工艺品由于在冶炼熔化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其他金属,因此铸液特别粘稠,使得浇铸工艺变得非常复杂。由于紫铜的机械加工性能较差,造成紫铜工艺品的后道打磨、修饰等也非常的难,要完成一件紫铜工艺品的后道处理,需要技术娴熟的技工,花费较长的时间,十分小心地工作方能完成。

纯紫铜产品均由无氧铜杆为原料整体一次铸造而成,铸件紫铜含量达到99%,使用全硅溶胶失蜡工艺铸造的紫铜工艺品,造型逼真、做工精致,表面晶莹有光泽,已经完全具备明朝宣德年间十二炼风磨铜铸造品所具有的特点,是欣赏把玩馈赠收藏极品。

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其色的名称很多。例如,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黄象藏经纸的,叫藏经色;黑白带红淡黄色的,叫褐色;如旧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还有黄红色的地、套上五彩斑点的,叫仿宋烧斑色;比珠砂还鲜红的斑,叫朱红斑;轻及猪肝色、枣红色、琥珀色、茶叶末、蟹壳青等等……明朝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子京)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

香炉的出现代表生活文化的精致提升。早在汉代中国人便制造出专为焚香而设计的炉具:博山炉。古代炉具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获缺的角色,使用场合主要有三:一是焚香薰认,这是官场活动的基本礼数;二是敬神祭祖,千古沿用;三是焚香伴读,炉是书房的必须品,一方面能除臭去味,使读书人轻松愉快,增加记忆力,另一方面还可刺激精神,为恭谨研读创造环境,由此而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名句。

汉代以降古人曾用青铜、铁、陶、瓷、料器等多种材料制造炉具,并不断探寻最佳的制炉材质以摆脱青铜、铁器易生锈腐蚀且暗淡无光,陶瓷料器不耐温差,性脆易损的天然缺憾,直至明宣德年间,泰国进贡的风磨铜(国内罕见的天然黄铜矿)被宣皇下令铸成铜炉后,宣德炉那精纯澄透的铜骨、质朴流畅的造型和柔腻温润的触感方使国人统一认识:宣德炉优冠诸炉,是最可宝用的炉具。

宣德炉是中国史上第一次用黄铜铸成的铜器。得益于宣德皇帝的特别关注和积极参与,所有的宣德炉均选作多次提炼的精铜,溶入或金、或银以及锡、锌等十余种矿物形成合金,彩失蜡法铸造而成。失蜡法又称脱蜡法,时至今日仍属精密铸造法,不同于从前青铜器的翻砂法,使用蜡模,脱蜡工艺铸铸成的铜器均一次成形,内外光滑,精光内蕴,手感细腻,这就为原本沉溺于雕工、嵌饰长达二千余年的青铜工艺带来破天荒的震撼,因此宣德炉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制铜史上崭新的篇章,将传统铸铜工艺推向最高峰。

在款制上宣炉多以三代铜器及宋元名窑为蓝本,经典大雅且深具法度。据史书记载当时宣炉的款制分为内府自用和赏赐臣下的两种用途,具体各款炉亦用途明确,决不混淆。兹例举以下十款炉简释如下:

1、 蚰龙耳炉:蚰蜒即马陆,曲身行走的一种昆虫,此耳龙身弯曲如蚰,得名蚰龙,三卷谱赞美此形制为“款制大雅为诸炉之冠”,炉身线条柔美流畅,久观不厌,宣皇将之置于书房朝夕相伴,属内府自用炉款。后人多将此款小炉置于书房伴读,将中大型炉陈设于厅堂增雅纳财。
2、 冲天耳炉:又称乳足炉,以其足型突出三支似乳头状而得名,寓意敬天法祖。宣皇将之置于乾清宫等议政殿堂,属内府自作炉款,后世公认任何神佛,书斋厅堂此炉均宜。
3、 桥耳炉:又称凤眼炉,若耳身浑圆则为虎眼耳,宣皇将之下赐工部尚书和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今日中央党校校长一职),炉形取意博士讲经,士人经围拱桥聆听。桥含媒介,通达妙境,后世官商人仕甚喜之。
4、 狮头炉:狮——百兽之王,宣皇以此赐兵部尚书及大提督等军职要员,以狮头为耳取其威猛无双,百战不殆,后人常将此炉特置于门厅用以辟邪纳祥。又因文殊菩萨骑狮可用此炉专门供奉。狮头炉以狮头工艺细腻传神者为上,民国以至现代仿品较多。
5、 象耳炉:此款系仿宋代官窑之名作。宣皇将之赐予礼部尚书。象为大吉之兽,含太平之意,人所爱之,又称平安炉。佛经中普贤菩萨以白象为坐骑,供奉之最适宜了。
6、 天鸡耳炉:天鸡即凤首,宣皇以之赐后宫,取意鸾凤和鸣,夫妻恩爱。
7、 素圆炉:又称素圆鼎,圆腹无纹,口朝天无耳,尽显肃穆端庄之气氛,宣皇将之供奉于佛堂并赐名寺,后世因之深喜。
8、 索耳炉:索耳一般均系鬲炉,宣皇以之祭祀祖宗,土地,属内府用炉款,经典之作。
9、 竹节炉:又称竹根炉,寓意“清风亮节”又寓“节节高升”之吉祥意,供之令人希望无穷,别有风味也。
10、 桔囊炉:炉身如桔子剥皮后之肉囊,宣皇以之作国宴助兴之用,属内府自用炉款,经典炉款,存世罕见珍贵,多数爱炉者一生难得一、二。桔通吉,又称大吉炉。

上述在论及宣炉的材质,制造工艺和款制问题时,认为宣炉可算是尽善尽美了,然宣炉之美并不仅此而已,炉身那层端丽容穆、浑然天成的色皮更是令诸玩家爱不释手的主因。宣炉的色皮将宝石般的锋芒内敛,呈现如玉般温润的光泽,色彩变化多端,底色有蜡茶色,棠梨色,藏经纸色,栗壳色,胭脂红色以及红黄、青、绿、黑、紫等诸般变化。不论深浅均妙趣天成,美不胜收,这也是宣炉最奇妙最独特的地方。

宣德炉是古代中国人划时代和成就,它的出现彻底颠覆延续数仟年之久的青铜史,为青铜时代的结束画上句号。正因此,它历来在中国艺术品中独树一帜。单独成项。铜炉谐音同禄,宣德炉又集诸美于一身,难怪古往今来文人士大夫无不对它情有独钟,百般珍爱。2003年嘉德春拍王世襄专场中,大藏家所珍爱的21个珍品小炉以均价近30万元/个全部易主,震惊藏界。宣德炉这一建国后被遗忘的贵族文物正逐渐得以世人的重新审视、思考。优质宣炉的收藏价值和潜力是无庸质疑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